天才一秒记住【都来读小说】地址:doulaidu.org
这份状书,落笔是平关二十三城的期许,亦是十五年前旧人的血泪。李绪自识字以来,头回觉得提笔写字这般艰难。
“写什么呢?”雁随语气轻快地问道。
“状书。”李绪温声回道,“明日朝会时,我会递上去。”
“我觉着,单是一份状书怕是不够。”雁随抽出李绪手中的笔,置于砚台上,眉眼弯弯地说道,“不如来个大的,敲个登闻鼓热闹热闹。”
李绪愣住,他脸上一贯的从容凝住,肃声道:“阿随。”
雁随踱步回道桌边坐下,桌上还摆着一盘宫中赐下的枇杷。雁随摘了一颗,葱白的十指有一搭没一搭地剥着,她面上轻松地说道:“怕什么,又要不了我的命。”
“登闻鼓,从大祁建朝来,只敲响过两次。”李绪看向雁随,而雁随脸上神情欢快,不带丝毫紧张,“一次是三十五年前北雍进攻平关,郑老将军敲响登闻鼓请战;还有一次是十五年前先太子谋逆案,寒门举子敲响登闻鼓为先太子喊冤。自此,再无登闻鼓响。”
“敲登闻鼓者,需廷杖三十。申陈年旧案者,再三十。状皇室者,再三十。”[1]
李绪一双眼似幽潭要将雁随吞入般,他接着说道:“沈雁随,这九十道廷杖,你原不应当受。”
“李绪,”雁随起身来到李绪跟前,将一颗剥好的枇杷塞到李绪嘴里,“我是个剑客,是习武之人,若是连九十棍都受不下来,才是真正辱没师门。”
“更何况,我本就是为了我的父母、朋友、亲族,才去敲响这登闻鼓。”
李绪咽下口中枇杷还欲说些什么,雁随已经俯身吻上。似乎是奖励,雁随奖励他一颗枇杷后便转身离开,留下李绪一个人在书房静静写着状书。
李绪明白雁随心意已决,他也不想逼她为了他的那点私心而迁就。沈雁随,从来不应当因为李绪而踌躇,他也不应当。
从修远三十四年的动乱,到如今平关的欣欣向荣下掩盖的暗潮涌动,十五年来的死生之事,并非寥寥几笔就能叙尽。从先太子李恒之死,到郑家军全军折于平关,再到南驰军被设计亡于地动。寒门举子之困苦,平关十城之磨难,一笔一画,一字一句,李绪提笔写就,不知不觉中已到深夜。
他将折子同万民书一起封好,置于案上,回到卧房。
***
体贴的苍平已经在耳房替他备好水,连灯也点上了。
待到李绪沐浴完回屋,却见到雁随着身银红色缎裙,上头绣的是百蝶穿花,发间挽着一根海棠步摇。她正翻着书,手边还有几本上头带着花里胡哨的画摆在桌上。
见他推门进来,她摇摇手中话本子,好奇说道:“我还以为你只读圣贤书呢。”
李绪走近,认出书是从哪来的,他于雁随身边坐下,答道:“前些日子从青野那里收来的,他不知从哪弄来的话本子,总是晚上偷偷看。我纵他几次仍不收敛,干脆全收了。”
“所以,你没看过?”雁随歪头看着他。
“随便翻翻,也不过是一些才子佳人的故事。”李绪镇定道,“一看便是假的,譬如什么乱点鸳鸯谱,也不知青野这么大了,怎么爱看这种。”
雁随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点点桌上枇杷,说道:“尝尝。”
李绪取了一颗咽下,眉头微蹙,说道:“有些酸。”
雁随得意洋洋地眨眨眼:“甜的都被我挑走了,看来襄王殿下没福气咯。”
“是吗?”李绪又挑了一粒青涩的枇杷,如玉的手连剥皮都生动。
雁随换上另一本话本子,瞧见李绪挑的枇杷青涩,她眉眼弯弯道:“这粒只怕更酸了。”
“不会。”雁随未瞧见李绪眼中的晦暗不明,他一把抓住笑得正欢的雁随,将枇杷塞到她的嘴中。
“嘶。”雁随被酸得秀鼻微皱,李绪趁机吻了上来。
雁随眼睛倏地睁大,而后又轻轻闭上。枇杷是好枇杷,李绪却不是正经人。唇齿交缠间,房内只剩寂静,只能听见两人的呼吸声沉沉。
李绪环住雁随,看着那双平日里清丽的眼如今带着媚色,他一本正经道:“我觉得挺甜的。”
雁随揪住他的耳朵,笑盈盈说道:“那便是你的舌头不知酸甜,从今日起,襄王殿下的膳食都换成醋水吧,反正你用着也是甜的。”
“我错了。”李绪是个擅于审时度势的郎君,“不敢捉弄沈小娘子。”
“沈小娘子生气,那便请襄王殿下送一份厚礼吧。”
罗襦襟解春葱手,风露气凉冰玉肤。[2]方秋崖政论上颇具慧眼,写诗亦是语或天出的文采斐然,旁人是借物喻人,他却是以人比物。
夏初正是吃枇杷的好时节,枇杷清香,又带着些许青酸,剥开果皮是鲜嫩的肉,不用凑近便能闻见清甜的香气,一口咬下满嘴都是丰盈的汁水。
较之寒瓜的脆甜,樱桃的嫣红,枇杷如珊瑚作珠般精妙,却又带着蜜似的香甜。
露水不知不觉中悄然挂上枝头,夜风送来几分清凉,吹得雁随有些瑟缩。李绪分外炽热的手抚上雁随,紧紧握住她的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云山过》转载请注明来源:都来读小说doulaidu.org,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