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小说【doulaidu.org】第一时间更新《倚楼望桑田》最新章节。
官府的人一来就干活,小吏们捧着棍棒四处散开,用呵斥的方式叫醒人们。
“点到名的给我出来,站在这里,听到没有?”
“赵安宅,赵大金……”
[赵安宅,赵安宅,赵大金,赵大金~~
有好几个刀笔吏已经开始点名,各点一去处,被点名的人各自站到归属自己的队伍去。
文吏一人声音不够大,底下小吏便口口相传,用吼的,吼声此起彼伏,大家都睡不着了。
陶真晓揉揉眼睛,将粗牙粉塞入口中,用手指代替柳木枝刷着,快速简单清理过后,她将水倒在手巾上弄湿,然后擦脸。
即使逃亡路上,真晓也很在意口腔卫生,不然吃什么都不香。
接着,她督促弟弟漱口净脸,个人卫生从娃娃抓起。
真晓时不时望望官府的人,注意听有没有点到自己。倒不是着急,反正能分到的不会跑,又不是先被点名,谁就能拿得好。
第一批点名点了半个时辰,列出了三拨人,每拨都有上百人。
接着,各个点名的文官拿着账册,分别对自己集中起来的队伍宣告:
“尔等前往虹水县,自有官差护送启程,直至新地,届时再发放户籍书。”
“你们,去岭南,自有人带你们去,到地方再给你们户籍证明。”
“你们,落户黑滩镇,跟随护送你们的官差走吧。”
官差宣布完一部分难民的去处后,众人纷纷议论起来。
“洪水县,这是什么地方?没听说啊,一听就不是个吉利的地……”
“有地安家就不错了……”
“岭南啊,听说那地方毒虫多,怪吓人的……”
“我觉得不错啊,起码风调雨顺,庄稼能长的好……”
“没错,你看那西北的黑滩镇,干旱着呢,人连喝水都成问题,庄稼能活吗?”
听周围人的议论,还没被点名的陶真晓这回有点急了,如果被分到干旱之地,那可太倒霉了。
爷爷说的果然没错,朝廷给安排的地一般地质欠佳,庄稼不好养活,这些难民都是劳动力,朝廷不可能安排这么多人去好地方。
陶真晓看看爷爷,爷爷眉头紧皱,眉宇间都形成个“川”字了。
这么一想,真晓的思路又打开了。
西朝战败,还让出许多利益求和,国乱,人心更乱,庙堂的局势只怕还未稳定,这种时候朝廷应该没这么快顾及到流民。
想一想,两个月前南面的栅道府被入侵,一个月前栅道府百姓逃亡,现在,朝廷已经在安排流民入住新地,这处理的速度,未免太快了点。
从朝廷做出诀策,再到当地官府实行,期间信息的传达就很费时间,从京城到白木县,快马加鞭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不是真晓编排朝廷的组织能力,而是从现实推理,朝廷和当地官府对流民的处理速度,着实有些不合常理。
陶真晓动起脑袋里所有的脑细胞得出一个结论:
朝廷早有预料,早有安排,官府早收到命令,早做好准备。
这么一来,当地的小官们才能在短时间内将十来万饥饿的流民安置妥当,将潜在的暴动隐患消除。
“都给我排好队,接下来给你们分路上的口粮,记住,吃完就没有,你们省着点吃,一个一个上来……”
听到官差的宣告,大伙一阵惊喜,太好了!他们还发愁路上怎么找吃的呢。
陶真晓这会儿有点急了,忍不住向分粮食的地方挪动脚步,担心被点名晚了,粮食也分完了。
“你们原地不动,再挤就什么都没有!”
护送难民的官差在难民周围走动,高声嚷嚷着,好凶的样子。
官差来了好多人,别刀带剑,面目冷酷,常对难民们露出不耐烦的神色。
这些日子逃命,行李是随身携带,收拾的也快,领到自个的口粮后,大家就都赶紧塞入包袱里,紧紧抱在怀里,接着就跟随官差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一个时辰后,又走了好几拨。
午时,阳光晒得人都要流汗了,终于轮到陶真晓一家。
“陶真晓,陶分晓……沈原清……”
一听到官府的宣告,陶真晓边跟随家人一起走向点他们名的文吏前面的空地,一边望望四周,刚好与望过来的沈红照四目相对。
沈原清是沈红照的爷爷。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锦宫春暖》《我逃了龙傲天他妈妈的婚》《赤心巡天》《圣拳!》【穿越流小说】《晋末长剑》《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奇书小说网】《坏了,被蛇蝎美人捡漏了》《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天才一秒记住【都来读小说】地址:doulaidu.org,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