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小说

第7章 道爷我成了,一夜真气生!

《从旁门小修到元神道君》转载请注明来源:都来读小说doulaidu.org

夜,精舍。

白苍身穿锦缎质地青色道袍,脚踏千层底六合靴,头戴上清芙蓉冠,腰悬一枚青玉令牌。

俨然一副翩翩公子,少年道士的模样,跟先前麻布灰衣的杂役装扮,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说之前的他,看着像是地主家的长工,如今却像个书香门第的公子哥,连气质都发生了变化。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古人诚不欺我也。

这就是当今世道:三六九等,阶级分明,没有半点遮掩。

这种等级的差距,不止是袍服装扮,还体现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比如住,在杂役院的时候,白苍睡的是十几人的大通铺。

一旬才能洗一次澡,白天又要干各种苦力活,身上的味道可想而知。

一进房间那酸爽,简直了都,谁是谁知道。

而现在呢?单人独室的精舍虽然不大,但也有三十来个平方,跟非洲留学生一个待遇了。

而且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日都有香汤沐浴,文房四宝等杂物,通通都免费供应。

再说吃,杂役院吃的是什么?咸菜馒头。

虽然跟外界啃杂粮窝窝头都要掺糠加野菜的底层百姓比起来,有白面馒头吃的三阴观杂役,已经是“神仙才能过的日子”。

但是现在白苍吃的是什么?上好的鸡鸭鱼肉顿顿不缺,可谓是色香味俱全。

每旬还有药膳,偶尔也能尝尝鹿肉脯等山珍,每三个月还有一枚小养身丸,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不枉我费尽心思,冒险一博啊!”

白苍有些欢喜,“这就是走捷径的魅力吗?爱了爱了!”

按照三阴观正常的晋升流程,从杂役到内门,至少也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

虽然理论上来说:杂役三个月,就有参加考核、晋升外门的资格,在外门效命三年,就有参加考核、晋升内门的资格。

但是理论归理论,考核是否通过,又是另外一回事。

诸如焦斐这种有根脚、有靠山的“世家子”,有的是办法绕过规矩。

而没关系,但有钞能力的富家子,也能按部就班地晋升。

但白苍这种没关系,也没钱的人,却是先天帕鲁圣体,必须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获得别人唾手可得的东西。

如果不走捷径的话,他想晋升内门,就算不出任何意外,最低也得十年。

说到底,三阴观并非正经培养门人、传承有序的宗派,而是专为供养观主三阴道人这个修仙者的“道场”。

真正有培养价值的“灵童”,早就送到伏虎坛、赤龙观,甚至于禾山道总部去了。

留下来的都是“帕鲁”,端的是“众生牛马”。

但是人生有多少个十年?白苍可不想大好年华,都浪费在给三阴观当牛做马上。

“怪不得世人常说:我辈旁门,走的就是捷径。”

白苍心中暗忖,“一入旁门深似海,从此正道是路人。”

“若是不走捷径,旁门左道永无出头之日啊!”

他在心中盘点得失,如今财侣法地,勉强也算是略有所得了。

财:纹银五两,小养身丸一枚。

侣:便宜义父张河,表面兄弟焦斐。

法:混元桩,大韦陀杵。

地:小精舍一座,试药童子身份。

当然啦,白苍也非常清楚:走捷径不可能不付出代价。

所有命运的馈赠,都已在暗中标注了价格。

试药童子的身份,可以让他少走十年弯路。

但是代价就是要以身试药,随时都有根基受损,甚至于一命呜呼的风险。

但是对于白苍来说这到底是代价还是奖励,还犹未可知呢。

正如对于正常人来说,给人舔脚是一种极大的羞辱。

但是对于足控来说:为什么要奖励我?

“多想无益,先修炼吧!”

白苍细细检讨今日言行,盘点得失利害。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媌吃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都来读小说doulaidu.org),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落在荒年崽崽很闲小师妹生来反骨,女主掉坑她埋土离人终成相思意我是主母,也是孟婆神偷为尊:逆天夫君,请别拽快穿王牌系统生崽手册折红鸾谬接瑶华枝从冒牌上尉开始成为帝国皇帝闺蜜齐穿书,太子将军成弃夫诱梦快穿之好孕娇软美人被退婚后,我绑定系统商城开大!修仙之我让剑圣入赘重生归来,王爷要娶吗嫡妹抢世子?我嫁权臣小叔当婶婶我靠好运壮大家族三魂七魄归位换亲十年后,残疾死对头为我哭红眼废柴逆袭指南:捡个魔神当外挂重生大庆:咸鱼公主只想赚钱旅游穿时空的女将军空间通古今,搬空全村去逃难综影视之从安陵容开始当卷王千万别惹,疯批皇后手段狠农门贵妻,离家四年的夫君成太子了腹黑小阎王,带着剧透狗转世了太子流放,锦鲤婢女随行超旺他开局就报仇我能统御万鬼菜窖通古今我让落魄王爷反败为胜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两次抛弃替身仙尊徒弟后他黑化了悍女麴凰驭龙婿哇!女总裁是皇帝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横空出世的娇帝君万界神豪:咸鱼倒卖记穿成恶妇不装了,天灾将至赶紧逃身体互换,我被冷面摄政王赖上了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